|
鸚鵡 / 作者:白居易 |
隴西鸚鵡到江東,養得經年觜漸紅。
常恐思歸先剪翅,每因喂食暫開籠。
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
應似朱門歌舞妓,深藏牢閉后房中。
|
|
鸚鵡解釋:
《鸚鵡》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隴西的鸚鵡到了江東,
養了好幾年,嘴漸漸變紅。
常常害怕被剪斷翅膀而被帶回去,
每次喂食時,暫時打開籠子。
人們喜歡它巧言令色,雖然情感深厚,
但鳥兒卻一直懷念著自由飛翔的心意。
它應該像朱門中的歌舞妓女一樣,
隱藏在深深的房間里,被牢牢地關起來。
詩意:
《鸚鵡》這首詩以描繪一只鸚鵡為主題,通過鸚鵡的形象表達了人與自由的關系和不同生活狀態下的思考。詩中的鸚鵡被帶到隴西,經過長時間的飼養,它的嘴逐漸變紅,說明它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然而,它仍然懷念自由飛翔的時光,每次暫時離開籠子的時候,它會感到害怕。人們喜歡它的巧言令色,但鸚鵡卻無法忘記自由的意義。最后,詩中以鸚鵡與朱門中的歌舞妓女作對比,暗示著鸚鵡被關在籠子里,與妓女被關在房間中一樣,都失去了自由。
賞析:
《鸚鵡》這首詩通過對鸚鵡形象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自由的思考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索。鸚鵡作為一種善于模仿人類語言的鳥類,象征著人們對于自由和真實性的追求。詩中的鸚鵡被帶到了新的環境,盡管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但它仍然懷念自由飛翔的時光,對于束縛感到害怕。這種對自由的渴望與對現實生活的矛盾,使鸚鵡的形象更具象征性。同時,通過與朱門中的歌舞妓女作對比,詩中表達了對于人類社會中不同階層人們處境的思考。無論是被關在籠子里的鸚鵡,還是被關在房間中的妓女,都失去了自由,無法追求自己真正的欲望和理想。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由與束縛的思考,以及對人類生活狀態的深刻觸動。
總的來說,白居易的《鸚鵡》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鸚鵡形象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由與束縛、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以及對人類社會中不同階層人們處境的觸動。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自由、真實性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