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 作者:裴迪 |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
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
|
|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解釋: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原文)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
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中文譯文)
在青龍寺里安享禪修的一室,
周圍是幽靜的竹亭。
有法力無法被玷污,
無言能與誰人相抗衡。
鳥兒飛翔著爭先迎向夜晚,
蟬噪聲先兆秋天的到來。
煩悶的酷暑在這里舒緩,
清涼之所何處尋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唐代詩人裴迪所作,描述了一個夏日到青龍寺謁見操禪師的場景。詩人首先描繪了一室內的靜謐與幽雅,以及周圍竹亭的清幽,這是一種適合修行的安寧環境。詩人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修者心境的純凈與高尚,表示自己有能力保持不受煩惱和塵世誘惑的心靈。無言一句表明了禪修者對語言的放棄,也意味著超越了言語的限制,從而達到了其他境界的境地。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繪鳥兒的飛翔和蟬鳴聲,表達了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已經漸漸來臨的感覺。雖然夏季的酷暑令人煩惱,但是在這里,禪修者可以舒緩自己的心靈,找到心靈的清涼所在。
整首詩用簡練而質樸的語言,揭示了禪修者的心靈之旅。材料簡短而含義深遠,旨在呼應禪宗中對于返璞歸真的追求,表達了人們在繁忙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內心寧靜與平和的渴望,強調了禪修修行對于個體心靈的凈化作用。同時,也運用了自然景物與人心的對應手法,通過描繪夏天的酷暑與禪修者的內心冷靜平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清涼寧靜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