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徐拾遺 / 作者:譚用之 |
長竿一系白龍吟,誰和騶虞發素琴。
野客碧云魂易斷,故人芳草夢難尋。
天從補后星辰穩,海自潮來島嶼深。
好向明庭拾遺事,莫教玄豹老泉林。
|
|
寄徐拾遺解釋: 《寄徐拾遺》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譚用之。詩中描繪了長竿掛起白龍,此句形象地描繪了憂傷寂寞的情感。下一句述及與騶虞一起彈奏素琴,意味著與徐拾遺共同感受隱居生活的寂寞。
第三句描述野客對世情的淡漠,野客如碧云般飄忽不定,心靈易于變化。接下來,詩人尋找故友,卻發現故人已經離去,成為了芳草中的一夢。
第五句中的“補后星辰”指的是北斗星,表示天空的穩定;“海自潮來”則表示大海的浩蕩。這兩句字面上的表示,可以對應詩中的感情,即盡管外面世界在變化,但在內心世界,情感卻穩定不變。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徐拾遺的思念,希望可以再次相見。明庭和玄豹都指的是隱居的地方,這里表示作者希望與徐拾遺再次相聚。
中文譯文:
長竿一系白龍吟,
誰和騶虞發素琴。
野客碧云魂易斷,
故人芳草夢難尋。
天從補后星辰穩,
海自潮來島嶼深。
好向明庭拾遺事,
莫教玄豹老泉林。
詩意和賞析:
整首詩以描繪物象的方式,暗含作者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表達對徐拾遺的思念,揭示了作者的孤獨寂寞之情。同時,通過運用景物描寫,凸顯了時光的流轉和情感的變化。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傳達了對友情、親情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