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貽費道人 / 作者:譚用之 |
誰如南浦傲煙霞,白葛衣輕稱帽紗。
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吟歌云鳥歸樵谷,臥愛神仙入畫家。
他日鳳書何處覓,武陵煙樹半桃花。
|
|
貽費道人解釋: 《貽費道人》是唐代譚用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道士譚用之在南浦的生活以及他與自然的親近。
詩詞的中文譯文:
誰能與南浦媲煙霞,
穿白葛衣輕披帽紗。
玉蜉蝣迎賓酒宴,
黃金轂載釣魚車。
吟歌云鳥回歸樵谷,
瞑目愛仙入畫家。
未來鳳書何處覓,
只余煙樹半桃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南浦為背景,形象地描繪了道士譚用之在南浦的生活。詩人自吟自詠,以南浦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詩開篇“誰能與南浦媲煙霞”,表達了詩人對南浦美麗的山水景色的欣賞。接著,詩人以自己的裝扮來表現出一種輕松自在的生活態度,“白葛衣輕披帽紗”。這里的“白葛衣”和“帽紗”代表了譚用之的樸實和舒適的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玉蜉蝣迎賓酒宴,黃金轂載釣魚車”描繪了詩人在南浦享受宴飲和釣魚的場景。玉蜉蝣是一種美麗的昆蟲,這里被用來形容美味的佳肴。黃金轂和釣魚車則象征了詩人奢華而悠閑的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吟歌云鳥回歸樵谷,瞑目愛仙入畫家”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親近。詩人吟唱的歌聲令云鳥愿意回到山谷中,而詩人也主動閉上眼睛,沉醉于對仙人和自然的熱愛與浸潤之中。
最后兩句“未來鳳書何處覓,只余煙樹半桃花”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思念之情。鳳書是指傳遞仙書,代表了美好的愿景和美德,詩人希望能夠在未來找到這樣的機會。然而,現在只剩下了半片煙樹和桃花,暗示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和美好事物的懷念。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詩人在南浦的生活為背景,以自然和閑適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在描繪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的同時,詩人也透過這些描寫,展示了自己的內心情感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既有具體的描寫,又有抒發情感的意蘊,給人一種詩意盎然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