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鏡 / 作者:劉希夷 |
青樓掛明鏡,臨照不勝悲。
白發今如此,人生能幾時。
秋風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嘆息君恩盡,容顏不可思。
|
|
覽鏡解釋: 《覽鏡》
青樓掛明鏡,
臨照不勝悲。
白發今如此,
人生能幾時。
秋風下山路,
明月上春期。
嘆息君恩盡,
容顏不可思。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作品,通過描繪鏡中的自己和秋風、明月的對比,抒發了詩人對時光變遷和光陰易逝的感慨之情。
詩中的“青樓掛明鏡”一句指的是在青樓中掛著明亮的鏡子,詩人對著鏡子照看自己,卻感到悲傷,因為鏡中的自己已經白發蒼蒼,這讓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他接著問自己:“人生能幾時”,對于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表示了無奈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秋風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之間的對比。秋風下山路,映射了人生的坎坷和艱難,而明月上春期則象征著事物的重生和希望。
最后兩句“嘆息君恩盡,容顏不可思”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青春和美好時光的留戀和思念。他感嘆君恩已經消逝殆盡,容顏也變得不可再認,暗示了時光的無情和人事易逝。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反映自然的變化與人生之間的關聯,以及對時光流逝和青春消逝的感慨,喚起了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珍惜。詩人通過自省,賦予了這首詩一種深沉而持久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