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李太白 / 作者:蘇軾 |
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流光發永嘆,自昔非余獨。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
惟應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
|
和李太白解釋:
詩詞:《和李太白》
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流光發永嘆,自昔非余獨。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
惟應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中文譯文:
寄居在虛寂的房間,明亮的月光灑在稀疏的竹林里。
清涼洗滌著我的心靈,欲飲卻無法舀取。
流動的光芒喚起永恒的嘆息,這并非只有我一個人有過。
我行走到四十九歲,又回到這北窗下過夜。
懷念著那位卓越的道士,他白發蒼蒼,卻居住在醫卜之地。
被貶謫的仙人已經遠去,這位士人也難以重返。
世間的道路如同圍棋,變幻莫測,無法預料。
唯有玉芝老人應當長壽,等待著蟠桃成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與唐代詩人李白進行聯題的作品。詩人寄居在一間虛寂的房間,月光透過稀疏的竹林灑下,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詩人感嘆心靈被清涼所洗滌,但卻無法真正得到滿足。他看到流動的光芒,喚起了永恒的嘆息,并認識到這種感慨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人們共同的心情。
詩人提到自己已經四十九歲了,回到了曾經住過的北窗下,思念著那位杰出的道士。他看到這位道士白發蒼蒼,居住在醫卜之地,暗示著這位道士已經離世,而詩人也感到自己的境遇難以改變,無法重返輝煌。
詩人觀察到世道如同圍棋一般,變化多端,無法預測,難以逆轉。然而,他認為只有那位玉芝老人能夠長壽,等待著蟠桃成熟,暗示著希望和重生的可能。
整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索。通過與李白的聯題,蘇軾表達了自己對逝去時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希望和重生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