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人雪晴書事 / 作者:蘇軾 |
消盡瓊瑤云馭歸,余寒猶復助風威。
垂簾漸學秋霖滴,滿地猶疑夜月輝。
凍壤相和開蓽戶,流澌半釋擁苔磯。
可憐烏鵲饑無食,日暮空林何所依。
|
|
和人雪晴書事解釋:
《和人雪晴書事》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消盡瓊瑤云馭歸,
余寒猶復助風威。
垂簾漸學秋霖滴,
滿地猶疑夜月輝。
凍壤相和開蓽戶,
流澌半釋擁苔磯。
可憐烏鵲饑無食,
日暮空林何所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雪后晴朗的景象,表達了孤鳥無食、日暮無依的凄涼之感。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fā)了自己對生活困苦、孤獨無助的憤慨和哀憐之情。
賞析:
首聯(lián)“消盡瓊瑤云馭歸,余寒猶復助風威。”運用了形象的描寫,表達了雪后云彩消散,凜冽的寒風更加強勁的意象。這里的“瓊瑤云”形容雪花,通過“消盡”一詞,表達了雪花漸漸融化的景象。下聯(lián)“垂簾漸學秋霖滴,滿地猶疑夜月輝。”則以“秋霖滴”來比喻雨滴,形容雪花融化后的落水聲。整個聯(lián)句描繪出雪后的清新景色和溫暖的氣息。
接下來的兩句“凍壤相和開蓽戶,流澌半釋擁苔磯。”通過描繪土地解凍的景象,表達了大地回春的喜悅和春天即將來臨的希望。這里的“蓽戶”指的是緊閉的門窗,而“苔磯”則指的是被冰封的巖石。整句表達了大地解凍的情景。
最后兩句“可憐烏鵲饑無食,日暮空林何所依。”以烏鵲為形象,描繪了鳥兒在寒冷的冬季難以覓食的困境,以及日暮無依的凄涼景象。這里的“空林”象征著無人居住的荒涼之地,強調(diào)了孤獨和無助的心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困境的思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深沉而含蓄,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