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參寥 / 作者:蘇軾 |
芥舟只合在坳堂,紙帳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曉猿啼處月茫茫。
|
|
和參寥解釋:
《和參寥》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芥舟只合在坳堂,
紙帳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
曉猿啼處月茫茫。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友人參寥的告別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一個小舟停泊在深深的小院中,以及一面紙帳,表達了蘇軾和參寥之間的深厚情誼。然而,蘇軾不曾預料到參寥會突然離世,使得他的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悲傷。在黎明時分,當曉猿的啼聲回蕩在山谷中時,蘇軾感嘆著友人的離去,世界也變得黯淡無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蘇軾的情感。通過描繪芥舟停泊在坳堂中和紙帳的場景,詩人展現了自己與參寥的深厚友情。芥舟只合在坳堂,形象地表達了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坳堂是指深深的小院。紙帳心期老孟光,紙帳指的是朝代中士人常用的帳幕,心期則意味著期待。老孟光是參寥的字,用來代指參寥本人。這兩句表達了蘇軾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詩的后兩句卻帶來了轉折。不道山人今忽去,曉猿啼處月茫茫。這里的山人指的是參寥,山人是對士人的稱謂。蘇軾表達了對友人離世的不可理解和悲傷之情。曉猿啼處,意味著黎明時分猿猴的啼聲,這里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哀傷。月茫茫則揭示了蘇軾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友情的珍貴和人生的無常,給人以深思。
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融入了自然景象的描繪,通過自然景物的烘托,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蘇軾巧妙地利用了寥寥數語,將復雜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在簡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思緒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