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詠三良 / 作者:蘇軾 |
此生太山重,忽作鴻毛遺。
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
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
殺身固有道,大節要不虧。
君為社稷死,我則同其歸。
顧命有治亂,臣子得從違。
魏顆真孝愛,三良安足希。
仕宦豈不榮,有時纏憂悲。
所以靖節翁,服此黔婁衣。
|
|
和陶詠三良解釋:
《和陶詠三良》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此生太山重,忽作鴻毛遺。
這一生真是太過沉重,像是一根鴻毛般的遺失。
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
三個兒子都死了,只因為一句話,他們的功績已微不足道。
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晏平仲真是賢德之人,為國家盡心盡力,不考慮個人私利。
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
我怎能像狗馬一樣,只追求君主的賞賜。
殺身固有道,大節要不虧。
舍身成仁是有道理的,堅守大節不會有所損失。
君為社稷死,我則同其歸。
君主為了國家而死,我愿與他同歸于盡。
顧命有治亂,臣子得從違。
盡管重視生命,但在治亂之間,臣子也必須違背常理。
魏顆真孝愛,三良安足希。
魏顆真是孝愛之人,三良之行安穩難得。
仕宦豈不榮,有時纏憂悲。
在官場任職當然光榮,但有時也會受到困擾和憂傷。
所以靖節翁,服此黔婁衣。
因此,我愿意守護節操,穿上這件黔婁衣。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軾對忠誠、孝道和節操的思考和贊美。詩中通過描寫三良的犧牲和晏平仲的忠誠,表達了對這些品德的贊揚。作者以自己的觀點回應了這些品德的價值和意義,并表達了對傳統道德價值的堅守和推崇。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和道德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對個人命運和社會倫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