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詠二疏 / 作者:蘇軾 |
二疏事漢時,跡寓心已去。
許侯何足道,寧識此高趣。
可憐魏丞相,免冠謝陋舉。
中興多名臣,有道獨兩傅。
世途方轂擊,誰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蛻,未蛻何所顧。
已蛻則兩忘,身後誰毀譽。
所以遺子孫,買田豈先務。
我嘗游東海,所歷若有素。
神交久從君,屢夢今乃悟。
淵明作詩意,妙想非俗慮。
庶幾二大夫,見微而知著。
|
|
和陶詠二疏解釋:
《和陶詠二疏》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疏事漢時,跡寓心已去。
許侯何足道,寧識此高趣。
可憐魏丞相,免冠謝陋舉。
中興多名臣,有道獨兩傅。
世途方轂擊,誰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蛻,未蛻何所顧。
已蛻則兩忘,身后誰毀譽。
所以遺子孫,買田豈先務。
我嘗游東海,所歷若有素。
神交久從君,屢夢今乃悟。
淵明作詩意,妙想非俗慮。
庶幾二大夫,見微而知著。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對陶詠的兩篇疏文的贊美和思考。蘇軾提到自己已經遠離政治,陶詠的文辭和高尚追求讓他感到欽佩。他對于魏忠賢的遭遇表示可憐,而在眾多名臣中,只有陶詠和自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他認為在這世上,凡事都是困難重重,沒有人愿意走這條道路。蘇軾將自己比作一個蛻變的昆蟲,還未完成蛻變就已經放棄了,他不再關注身后的毀譽。他提醒后人,不要只顧著追求名利,而要有更高的追求。蘇軾回憶了自己曾游歷東海的經歷,并表示他與陶詠的思想交流已久,現在才恍然大悟。他認為陶詠的詩意高深,思想非凡,希望能像陶詠一樣,洞察細微之處并加以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對陶詠的贊美和思考之作,表達了他對陶詠文辭高尚追求的贊美之情。蘇軾以自己為對比,自謙地表示自己已經放棄了政治事務,但對陶詠的疏文贊嘆不已。他以魏忠賢為例,表達了對權臣的同情和對清正廉潔人物的推崇。他在眾多名臣中,認為只有陶詠和自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這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他以昆蟲蛻變的形象來形容自己的人生境遇,感嘆自己未能完成蛻變,但他也豁然放下了對外界評價的執著。最后,他提醒后人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要只顧名利,而要像陶詠一樣,能夠洞察細微之處并加以重視。這首詩詞通過對陶詠和自己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高尚追求和真理的向往,以及對名利的超越和內心的自我安慰,體現了蘇軾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