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灞上 / 作者:崔涂 |
長安名利路,役役古由今。
征騎少閑日,綠楊無舊陰。
水侵秦甸闊,草接漢陵深。
紫閣曾過處,依稀白鳥沈。
|
|
灞上解釋: 《灞上》是唐代詩人崔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長安的繁華與變遷。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長安名利之路已然改變,故古之景與今相差。馳馬出征的日子少了閑暇,綠楊樹上不再有過去的陰涼。水面已經淹沒了秦甸的寬闊,草叢接近漢陵的深處。紫閣曾經過的地方,如今只能模糊地看見一只白鳥沉沒。”
詩意:《灞上》以灞水為背景,通過對長安的描寫,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和物事改變的無常。長安作為唐朝的都城,曾經是繁榮富庶的象征,但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詩人通過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如綠楊樹、秦甸、漢陵等,表達了他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賞析:《灞上》通過對長安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質樸,通過描繪長安的景色和變遷,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觀察力。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傷與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通過將自然景物與人事交織在一起,詩人展示了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無常,以及對過去繁華的懷念之情。整首詩字里行間透著淡淡的憂傷和對往昔的思念,給人一種深深的感動。
整體上,該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過去繁華的感慨和追憶之情,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和變遷的無常。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描繪景色上都顯示出崔涂的詩人才華和表達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