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公房問法 / 作者:張繼 |
流年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
|
安公房問法解釋: 《安公房問法》是唐代張繼的作品。這首詩將人生與命運的無常孤立出來,探討了生活的無常和人生的意義。
詩中描繪了時間的流逝,流年一日又一日,世事何時才能了結。這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的無奈和對于無常的思考。詩人難以預測或掌控流年的變遷,也無法確定何時一切事物會得到結束或解決。
詩人通過向東林(佛教寺廟的名稱)請教禪伯(禪宗高僧)來尋求答案。這體現了詩人對于宗教信仰和智慧的追求。詩人希望通過禪宗的教誨來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對于生活意義的理解。
最后一句“遣將心地學琉璃”,傳遞了詩人對于心靈的凈化和提升的追求。琉璃是一種寶石,象征著純凈和智慧。詩人希望通過學習心靈的純凈和智慧來克服生活的無常和困難。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面對流年的變遷和生活的無常而感到茫然和困惑。作者通過尋求宗教和智慧的引導來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對于人生意義的理解。這首詩詞道出了人類對于時間和生活的思考,表達了人們對于未知和無常的迷茫和追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