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下曲 / 作者:陳陶 |
邊頭能走馬,猿臂李將軍。
射虎群胡伏,開弓絕塞聞。
海山諳向背,攻守別風云。
只為坑降罪,輕車未轉勛。
望湖關下戰,雜虜喪全師。
鳥啄豺狼將,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護凌晨出,銘功瘞死尸。
|
|
塞下曲解釋: 譯文:《塞下曲》
邊頭能走馬,
驍勇的邊軍英勇善于馬上作戰,
猿臂李將軍。
形容有力的李將軍。
射虎群胡伏,
射虎的胡人被擊敗,
開弓絕塞聞。
張開弓箭,在邊塞上傳遍了聲名。
海山諳向背,
熟悉海山的位置的反面,
攻守別風云。
經歷過攻城掠地和守衛邊塞的風云變幻。
只為坑降罪,
只因為刑罰減輕而承受任務,
輕車未轉勛。
車輪還未轉動,就獲得了戰功。
望湖關下戰,
望著湖關下面的戰斗,
雜虜喪全師。
各個敵人都潰散,失去了整個軍隊。
鳥啄豺狼將,
鳥兒啄食豺狼將領的尸體,
沙埋日月旗。
沙地中埋葬了明亮的旗幟。
牛羊奔赤狄,
牛羊逃奔到胡族城邦,
部落散燕耆。
部落散落,宛如燕耆(東方地名)。
都護凌晨出,
邊塞護衛天一亮就出擊,
銘功瘞死尸。
銘記功績,埋葬死者的尸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邊塞上的戰斗場景和邊軍將領的英勇行為。詩人通過描寫邊軍的奮斗和犧牲,展現了他們堅守邊塞、保衛國家的忠誠和勇敢。詩中使用了生動的形象描寫和對比,如猿臂李將軍和海山諳向背,鳥啄豺狼將和沙埋日月旗,牛羊奔赤狄和部落散燕耆。這些描寫使得詩歌更加生動有力,表達了詩人對邊軍的贊揚和敬意。
這首詩通過邊塞戰斗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邊軍的崇敬和敬意,贊美了他們的英勇和犧牲精神。詩中展現了邊軍壯烈的戰斗場景,以及他們為國家邊疆的安危而奮斗的決心和勇氣。這首詩既是一首詠史之作,也是一首歌頌英雄的詩歌。通過對邊軍的描寫,詩人喚起了讀者的愛國情感和對英勇將領的敬意。整首詩字里行間透露出壯烈的戰斗場景和邊軍的頑強精神,使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感受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