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歌謠辭·步虛引 / 作者:陳陶 |
小隱山人十洲客,莓苔為衣雙耳白。
青編為我忽降書,暮雨虹霓一千尺。
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朝天半夜聞玉雞,星斗離離礙龍翼。
|
|
雜歌謠辭·步虛引解釋: 中文譯文:
小隱山人是西域的旅客,
穿蓓蕚做衣裳雙耳白。
有一天,青色的編織絲為我降下來,
暮雨之后出現(xiàn)一個千尺長的彩虹。
赤城的門緊閉著,六丁直立守衛(wèi),
清晨已經燒紅了東海的顏色。
在天亮之前,半夜聽到玉雞的鳴叫,
星斗稀疏散落擋住了龍的翅膀。
詩意:
這首詩詞以唐代時期的旅行經歷為背景,描繪了一位名叫陳陶的詩人在西域與自然相依的生活狀態(tài)。他采集了自然的材料作為日常生活所需,如用莓苔做衣服。突然間,他得到了一段青色編織絲,這象征著神秘和令人驚訝的意外。暮雨過后,他目睹了一道長達一千尺的彩虹,這是一幅壯麗的景觀。
然后,詩人描述了赤城的門緊閉,六丁挺立守衛(wèi),顯示了嚴密的防守和安全感,而將東海燒紅則象征著早晨的到來。接著,詩人提到半夜時分聽到玉雞的鳴叫,預示黎明即將到來,但星斗稀疏的情景,代表龍失去了展翅的空間。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旅行經歷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觀察,以及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賞析:
《步虛引》以其簡約、具象的語言風格,展現(xiàn)出陳陶詩歌特有的浪漫意蘊和幻想的氛圍。從描述旅行經歷開始,一直到援引自然景觀的象征意義,整首詩的情感和感受都通過細膩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寫得以傳達。詩中的彩虹、東海、玉雞等都是具體的視覺形象,同時也承載著美好的象征和意象,使詩歌獲得了深遠的意義。作者通過這些景象,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與之交融的心理體驗,以及對人生和命運的思索和揣摩。
整個詩歌以自然景觀為線索,通過色彩、聲音等感觀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作者對自然的感動和對生命的瞬間美的領悟。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象征意義的引用,也引發(fā)了對命運和人生意義的一些思考。整首詩意境空靈、富有想象力,使人感受到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