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曲歌辭·欸乃曲 / 作者:元結 |
偏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
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
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
瀧南始到九疑郡,應絕高人乘興船。
|
|
雜曲歌辭·欸乃曲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雜曲歌辭·欸乃曲》
偏愛這人世間的名跡,
順應世俗與時光未得安閑。
前來拜訪大官兼向其請教政事,
小舟卻駛入九疑山。
二月湘江的春水泛平,
皎潔的月亮和熏風更適宜夜行。
詠句想要越過平陽城壕,
守衛(wèi)的官吏相互呼喚問名字。
千里之外的楓林煙雨彌漫,
沒有早晚只有猿猴在吟唱。
停下槳櫓靜聽曲中的寓意,
多么美好的云山韶濩音。
位于零陵郡北的湘水東岸,
浯溪地方景色如畫遍布湘中。
溪口的巨石也可成為娛樂自逸的地方,
有誰能與我一同作漁翁相伴。
下游的瀧船猶如進入深淵,
上游的瀧船仿佛要沖上天際。
瀧南終于抵達九疑郡,
那里應該有高人乘興船。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駕船游湖的情景,表現(xiàn)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與思考。詩中展示了作者對名跡、世俗和時光的矛盾追求,以及對大官的朝拜和政事的探討。作者以湘江的春水和夜晚的美景為背景,以楓林的雨霧和猿猴的吟唱為畫面,展現(xiàn)了自己在自然中尋找心靈寧靜的意愿。然后,作者描述了浯溪的美景和漁翁的生活,表達了自己與自然合為一體、逍遙自在的愿望。最后,作者又提到了九疑郡和高人乘船之事,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隱秘而神圣的氛圍。
賞析: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心境為主線,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留白空間,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詩意、寧靜和寓意的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色描寫,以及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立思考和追求。同時,詩中也有略帶哲理和隱逸情懷的意味,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束縛、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意愿。整首詩獨特而景色凄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以景入情的手法,使讀者能夠在文字間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聲音和對自然之美的贊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