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成堂 / 作者:蘇軾 |
宰樹連山谷,祠堂照路隅。
養松無觸鹿,助祭有馴烏。
歸夢先寒食,兒啼到白須。
遙知鄰里化,醉叟道爭扶。
|
|
思成堂解釋:
《思成堂》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和社會的思念和關懷。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宰樹連山谷,祠堂照路隅。
養松無觸鹿,助祭有馴烏。
歸夢先寒食,兒啼到白須。
遙知鄰里化,醉叟道爭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思成堂"為題,詩人蘇軾在其中表達了對家庭團聚和社會和諧的向往。
詩的開篇寫到"宰樹連山谷,祠堂照路隅",描繪了宰樹繁茂的景象和祠堂的光輝照耀,展現了寧靜祥和的環境。宰樹是一種常見的樹木,象征著家庭的繁榮和興旺。祠堂則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象征著家族的傳承和尊重。
接著詩中寫到"養松無觸鹿,助祭有馴烏",表達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養育的松樹不會被鹿觸動,助祭的烏鴉也能馴服。這里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反映了家庭的安寧和秩序,暗示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下面的兩句"歸夢先寒食,兒啼到白須"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團聚的向往和思念。"歸夢先寒食"指的是詩人夢回故鄉,歸家的想象和期待。"兒啼到白須"描述了兒孫們的哭聲一直持續到詩人白發蒼蒼的時候,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和親情的深深眷戀。
最后兩句"遙知鄰里化,醉叟道爭扶"展示了詩人對鄰里和睦和互助精神的贊賞。"遙知鄰里化"意味著詩人遙遠的地方也能感受到鄰里之間的和諧氛圍,而"醉叟道爭扶"則表明在這個社區中,即使是喝醉的老人也會爭相幫助彼此。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環境和家庭生活為主線,表達了蘇軾對家庭團聚、社會和諧的向往和思念,展現了宋代社會一種溫馨、和睦的生活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