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段縫見贈 / 作者:蘇軾 |
季子東周負郭田,須知力穡是家傳。
細思種薤五十本,大勝取禾三百廛。
若得與君連北巷,故應終老忘西川。
短衣匹馬非吾事,只擬關門不問天。
|
|
次韻段縫見贈解釋:
《次韻段縫見贈》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季子東周負郭田,
須知力穡是家傳。
細思種薤五十本,
大勝取禾三百廛。
若得與君連北巷,
故應終老忘西川。
短衣匹馬非吾事,
只擬關門不問天。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清貧而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人蘇軾以自然的筆觸,通過對農耕生活的描繪來表達他對純樸、務實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他認為,與其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權勢,不如專注于種地、務農,踏實過自己的生活。詩中表達了對力穡(農作物豐收)的珍視,以及對與朋友共同生活、與世隔絕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珍視。首兩句"季子東周負郭田,須知力穡是家傳。"表達了蘇軾對務農傳統的重視,他認為農業技能是家族傳承的寶貴財富。接下來的兩句"細思種薤五十本,大勝取禾三百廛。"描繪了蘇軾勤勞種植的場景,他種植了五十株薤草,收獲了三百多廛(一種計量單位)的禾谷,強調了豐收的喜悅。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友誼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若得與君連北巷,故應終老忘西川。"蘇軾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在北巷,遠離塵囂,過上寧靜的晚年生活。最后兩句"短衣匹馬非吾事,只擬關門不問天。"表明詩人對名利的淡漠態度,他不愿追逐虛榮和權勢,只想過上簡樸自在的生活。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簡單、恬淡生活的追求,表達了對務實、純樸的農耕生活的珍視。蘇軾以農田和豐收為主題,通過樸素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友情、寧靜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向往。這首詩詞傳遞出一種深邃的人生態度,引發人們對自然、友誼和樸素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