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赴蜀中貽示京雖游好 / 作者:盧照鄰 |
樊宿花初滿,迂臺柳向飛。
如何正此日,還望昔多違。
悵別鳳期阻,將乖云會稀。
斂襖辭丹悶,懸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變征衣。
徊顧長安道,關山起夕罪。
|
|
還赴蜀中貽示京雖游好解釋: 《還赴蜀中貽示京雖游好》是唐代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樊宿花初滿,迂臺柳向飛。
如何正此日,還望昔多違。
悵別鳳期阻,將乖云會稀。
斂襖辭丹悶,懸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變征衣。
徊顧長安道,關山起夕罪。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盧照鄰即將離開京城前往蜀中的心情。他觀賞著樊宿花初開的美景,遠遠看見迂臺上的柳樹在微風中搖曳。他對此時此刻的美景感到疑惑,因為他回望過去,發現曾經有太多的違約和失誤。他感到懊悔離別鳳凰城的時機被阻,原本美好的相聚變得越來越少。他抑郁地穿過寒冷的天氣,告別了紅塵的煩擾,抬頭看見自己的旗幟在翠微的山間高懸。野禽的鳴叫聲伴隨著戰鼓的敲擊,春草變成了戰爭的衣袍。他徘徊回望長安的道路,覺得自己錯過了關山上的夕陽,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懊悔。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色的方式,抒發了詩人對過去失誤和錯誤決策的懊悔和自責之情。通過描繪樊宿花初開和迂臺柳搖的美景,與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紛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過去錯誤行為的反思,感到與親人和友人的相聚越來越少,美好的時光漸行漸遠。他在離別時感到沉悶和愧疚,但同時也有一種對戰爭和紛爭的厭倦和不滿。最后,他徘徊回望長安的道路,意味著他對過去的向往、對曾經的輝煌和榮耀的思念。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痛苦,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深意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