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躑躅 / 作者:蘇軾 |
楓林翠壁楚江邊,躑躅千層不忍看。
開卷例知歸路近,劍南樵叟為施丹。
|
|
躑躅解釋:
《躑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楓林翠壁楚江邊,
躑躅千層不忍看。
開卷例知歸路近,
劍南樵叟為施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景色優美的場景,位于楚江邊上的楓林,林中有翠綠的山壁。詩人在此停步躑躅,卻無法忍受眺望千層山壁的美景。接著,詩人提到開卷,表示他通過閱讀書籍已經理解了回家的路途已近,而劍南樵叟則是指一個傳說中的隱士,他為詩人施以指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楓林和山壁的景色,展現了自然的美麗。詩中的躑躅形象表達了詩人面對美景時心生猶豫、不忍離去的情感。詩人通過自省和閱讀,明白了回家的路已經近在咫尺。劍南樵叟則象征著智者和導師的角色,他為詩人指明了回家的方向,引導他脫離糾結和迷茫。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對歸途的期盼以及對智慧和指引的渴望,展示了蘇軾對人生和歸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