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 作者:白居易 |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
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
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
|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讀著李白和杜甫的詩集,靈感來自寫在卷后的題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
曾經擔任過翰林院學士,又在江左任職過,后來又到劍南任職。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
雖然沒有得到高官職位,卻一直遭遇各種困擾和離散。
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
晚年作為逃亡者和旅行者充滿了懊惱,對這浮世間的生活處境感到悲傷。
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
白居易用他的詩詞流傳千古,名聲傳到了四方。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
文人們都在欣賞白居易的詩句,樂府詩的傳統也期待著新的創作。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看天意的意思,君王應該要了解,人間也需要優秀的詩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讀李白和杜甫的詩集時所寫的。詩中展現出了白居易對自己的官職和境遇的失望和悲傷。他沒有得到高官職位,反而遭遇了困擾和離散。然而,他的詩作卻流傳了千古,名聲傳到了四方。他指出文人們都在贊賞他的詩句,而樂府詩的傳統也期待著新的創作。最后,他表達了對君王了解天意的期望,以及人間需要優秀詩作的愿望。
這首詩以自我表達和反思為主題,揭示了白居易作為一個文人的心境和對詩歌創作的追求。他通過對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對大眾對詩作的喜愛和需求的覺察,表達了對詩歌的熱愛與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邃,表達出詩人深沉的內心感受。它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詩歌和人生的了解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