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題顯圣寺 / 作者:蘇軾 |
渺渺疏林集晚鴉,孤村煙火梵王家。
幽人自種千頭橘,遠客來尋百結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
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
|
|
留題顯圣寺解釋:
《留題顯圣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渺渺疏林集晚鴉,
孤村煙火梵王家。
幽人自種千頭橘,
遠客來尋百結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
焦坑閑試雨前茶。
只疑歸夢西南去,
翠竹江村繞白沙。
中文譯文:
茫茫疏林中聚集著晚鴉,
孤村里冒出炊煙,是梵王的家。
隱居的人自己種植著千株橘子,
遠道而來的客人尋找著百朵花。
湖中的石頭已經干了,霜后的水已消退,
燒烤的坑洼里試著雨前的新茶。
只懷疑歸程是一場夢,向西南去,
翠竹環繞著江邊的村落,在白沙旁繞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以及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人蘇軾通過描繪疏林中的晚鴉、孤村中的煙火、幽靜的人居環境以及自然界的變化,表達了對寧靜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詩的開篇描述了疏林中聚集的晚鴉,給人一種渺渺的感覺,暗示了大自然的廣袤和寧靜。接著,描寫了孤村冒出的炊煙,這里是梵王的家,梵王是佛教中的尊稱,暗示了佛教寺廟的存在,給人一種寧靜和神圣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隱居的人自己種植千株橘子,以及遠道而來的客人尋找百朵花。這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對遠方客人的期待和歡迎。這種對自然和生活的關注,展示了詩人對簡樸、淳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界的變化,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情感。浮石已經干了,霜后的水已退去,焦坑試著雨前的新茶。這些描寫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化,呈現出一種恬靜和寧謐的氛圍。
最后兩句“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表達了詩人內心對歸途的疑慮和追求,翠竹環繞江村,圍繞著白沙繞行,境界寧靜而美麗,給人以希望和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寧靜、自然和淳樸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寫,以及對時間流轉和歸途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觀察和感悟。整首詩詞以寧靜、恬淡的氛圍貫穿始終,給人一種靜謐和舒適的感受,同時也啟發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