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春 / 作者:李世民 |
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
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
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
|
|
首春解釋: 《首春》
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
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
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
譯文:
寒冷伴隨著貧困的樂曲變化,春天隨著鳥兒的鳴叫而到來。
初風中飄蕩著垂柳的輕紗,晚雪間點綴著花梅的盛開。
碧綠的林木中保存著歲月的竹,翠綠的湖泊里鋪滿了新生的苔蘚。
芝田上初次出發的雁群已飛往遠方,綺麗的樹上巧妙地歌唱的黃鶯已經來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世民的早期作品,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春天的變化。詩中抓住了寒冷與溫暖轉變、冬天與春天交替的景象,通過自然元素的描述,使讀者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
詩的前兩句“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表達了冷天逐漸變暖,春天隨著鳥兒的鳴叫而來的變化。以自然界中鳥兒的鳴唱標志著春天的到來,傳達了春天的喜悅和活力。
接下來的兩句“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通過描繪初春時風中飛舞的柳絮和最后一場雪與花梅的相映成趣,使讀者感受到了春天里的獨特美景。
最后兩句“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則描繪了春天的氣息彌漫在林間竹木、湖畔苔蘚上。雁群告別芝田,黃鶯在樹上歌唱,春意盎然。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清晰地展現了春天的變化。李世民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對自然界的贊美,向讀者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