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卻渡西陵別越中父老 / 作者:李紳 |
海潮晚上江風急,津吏篙師語默齊。
傾手奉觴看故老,擁流爭拜見孩提。
慚非杜母臨襄峴,自鄙朱翁別會稽。
漸舉云帆煙水闊,杳然鳧雁各東西。
|
|
卻渡西陵別越中父老解釋: 《卻渡西陵別越中父老》譯文如下:海潮晚上,江風凜冽,渡口的吏員和船師默默地說話,一個個傾身奉上酒杯,看著離別的老人們,擁擠在人群中,爭相拜別年少時候見過的孩提。心中慚愧,沒有能像杜母一樣,來到襄峴送行,我只能自損地與朱翁別離在會稽。漸漸地,云帆冉冉升起,煙水茫茫,船越過了江水的寬闊,只剩下遙遠的水面,鳧雁在東西兩邊飛翔,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紳在西陵渡口與越中的父老們告別的情景。詩人用海潮晚上和江風急的景象來烘托賦予了離別的憂傷與凄涼。渡口的吏員和船師默默地交談,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情感。老人們紛紛拜別,彼此之間的人群擁擠,拜別的場面憂傷而激動。詩人內心慚愧,沒有能像杜甫的母親一樣,來到襄峴送行。最后,船只越過了寬闊的江水,獨自面對遙遠的水面,鳧雁在東西兩邊飛翔,象征著離散的孤獨和無可避免的別離。
整首詩以悲意貫穿,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痛苦和無奈。通過描繪渡口和離別的場景,詩人將情感的寄托和對時光流轉不息的思考溶入其中,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別離的必然。詩中以海潮晚上和江風急的景象烘托出離別的憂傷,以老人們的拜別情景為細節,凸顯了詩人內心的愧疚和遺憾。最后,鳧雁的飛翔象征了離散的孤獨和無可避免的別離,給人以深沉的思索和感嘆。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美的意境,表現出詩人對離別的深情和對生命無常的思考,達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