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晉祠同聲會集得疏字韻 / 作者:李益 |
風壤瞻唐本,山祠閱晉馀。
水亭開帟幕,巖榭引簪裾。
地綠苔猶少,林黃柳尚疏。
菱苕生皎鏡,金碧照澄虛。
翰苑聲何舊,賓筵醉止初。
中州有遼雁,好為系邊書。
|
|
春日晉祠同聲會集得疏字韻解釋: 《春日晉祠同聲會集得疏字韻》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土映瞻唐帝都,山祠閱晉古馀。
水亭開啟錦帳幕,巖榭引衣佩珠。
大地上青苔尚稀疏,林間黃葉依然稀少。
菱苕生長如明鏡,金碧光輝照虛舟。
文人雅集聲音依舊,賓客醉倒仍初初。
中原地區有遼闊的雁群,愿將消息系于邊疆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日中原地區的景色和場景。詩人首先描述了唐帝都的風土,山祠中回顧了晉朝的歷史。接著,描寫了水亭中的錦帳幕和巖榭中引領衣裳的人們。地面上的青苔還很稀疏,林間的黃葉也不多。在水中,菱苕生長得像明鏡一樣清澈,金碧光輝照耀著虛空。文人雅集的聲音依然傳承不息,賓客們醉倒在一起,這場景仍然新鮮。最后,詩人提到中原地區有許多遼闊的雁群,他希望將這些消息寫成邊疆書,傳達給邊疆的人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日的景色和場景,表達了對歷史的回顧和對邊疆的關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如風土、山祠、水亭、巖榭、青苔、林黃、柳疏等,展示了春天的景色和氣息。同時,詩人也在詩中表達了對文人雅集的向往和對歷史的緬懷。最后,詩人提到中原地區有遼闊的雁群,并愿意將消息系于邊疆書,顯示了他對邊疆地區的關切和對國家統一的期望。
整個詩詞以清新的筆觸展現了春日的景色和情感,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和邊疆的關注,展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文人的追求。這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歷史的回顧,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對國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