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襄陽李尚書 / 作者:李益 |
天寒發(fā)梅柳,憶昔到襄州。
樹暖然紅燭,江清展碧油。
風煙臨峴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學,詞稱文選樓。
都門送旌節(jié),符竹領諸侯。
漢沔分戎寄,黎元減圣憂。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家流。
莫廢思康樂,詩情滿沃洲。
|
|
送襄陽李尚書解釋: 詩詞《送襄陽李尚書》是唐代詩人李益所著。它描繪了李尚書離開襄陽時的情景和留戀之情。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天寒發(fā)梅柳,憶昔到襄州。
寒冷的天氣中,梅花和柳樹已經(jīng)發(fā)芽,讓我回憶起過去曾到過的襄州。
樹暖然紅燭,江清展碧油。
陽光照耀下,樹木明亮如火炬,江水清澈如碧油。
風煙臨峴首,云水接昭丘。
風和煙在山上相遇,云和水在昭丘相接。
俗尚春秋學,詞稱文選樓。
流行著以春秋學為主的風尚,詞作被譽為文選樓。
都門送旌節(jié),符竹領諸侯。
在都門口送行,揮舞著旌節(jié),受命引領眾臣。
漢沔分戎寄,黎元減圣憂。
漢江和沔水分流于此,給邊境戍衛(wèi)帶來了壓力,君王減少了后顧之憂。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家流。
時代追隨著山簡的潮流,始于讀書人家族。
莫廢思康樂,詩情滿沃洲。
不要放棄追求康樂,讓詩情充滿在沃洲。
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fā)離別之情為主題,展示了詩人對于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于將要離別的傷感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梅花和柳樹的生機勃勃,陽光明亮和江水清澈的景象,表達了對于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追憶。同時,詩中還暗示了李尚書忠誠職守、為國家解憂的責任感。
詩人用簡練而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將讀者帶入了詩人的世界。整首詩節(jié)奏平緩,意境唯美,情感真摯,充滿著離別之情和對美好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士人對于青春歲月和美好時光的熱愛和向往,也體現(xiàn)了當時士人的學識和風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