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妙堂?廣州何道士? / 作者:蘇軾 |
湛然無觀古真人,我獨觀此眾妙門。
夫物蕓蕓各歸根,眾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開東軒,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幾清而溫。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誰使吞。
|
|
眾妙堂?廣州何道士?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題為《眾妙堂·廣州何道士》。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湛然無觀古真人,
我獨觀此眾妙門。
夫物蕓蕓各歸根,
眾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開東軒,
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
倒射窗幾清而溫。
欲收月魄餐日魂,
我自日月誰使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道路和宇宙之間的思考。詩人自比為觀看眾多道門中的一門,認為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的歸宿與本源,而只有找到其中的一條道路才能獲得真正的存在。
在詩中,廣州的何道士清晨起床,開啟東軒(東方的窗戶),坐著靜思冥想,如同陶醉在朝陽的溫暖之中。他的光芒照射到詩人的玻璃盆上,反射到窗戶上,使室內的光線清晰而溫暖。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他想要收納月亮的魄力,吞噬太陽的魂魄,但他自問,是誰讓我能夠掌控日月的力量呢?這里探討了人與宇宙之間的微妙關系和自身的局限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詩人通過觀察廣州的何道士和自然景物,展示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和相互影響。
詩中的"眾妙堂"象征著世間萬物的多樣性,而"道人"則代表著追求道路的人。詩人通過對"眾妙堂"和"道人"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和堅守自己的道路的重要性。
詩中的意象清新明快,如清晨的陽光、玻璃盆的倒影,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溫馨的場景。通過這些意象,詩人傳達了他對于冥思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的思考。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人類對于宇宙力量的渴望,但也反映了人類的局限性。詩人自問,自己又有什么資格去支配日月的運行呢?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道路和宇宙之間的思考,以及對于人類局限性的思索。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深邃的思想和對生命的領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啟發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