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鸞歸蜀寧親 / 作者:張喬 |
歌詩精外學,天子是知音。
坐夏宮鐘近,寧親劍閣深。
高名徹西國,舊跡寄東林。
自此棲禪者,因師滿蜀吟。
|
|
送僧鸞歸蜀寧親解釋: 《送僧鸞歸蜀寧親》中文譯文:
歌唱精妙的詩篇,讓天子成為我的知音。
坐在夏宮的鐘聲附近,向著寧親的劍閣深處前行。
他的名聲已經(jīng)傳遍了西國,古跡寄托在東林。
從此以后,禪宗修行者們都在師父的悉心指導下,滿懷著詩意在蜀地吟唱。
詩意:
這首詩詞是一首送別僧人歸蜀地的詩,詩人張喬以其獨特的筆墨寫出了僧人歸蜀的情景和禪宗修行者們的心境。詩中描繪了天子對詩歌的喜好,對僧人修行的尊重,以及禪宗修行者在東林吟唱的情景。通過對這些細節(jié)的描繪,展示了唐代社會對文化藝術的推崇和對禪宗修行的贊賞。
賞析:
詩中用詞簡練,形象生動,通過對宮殿、鐘聲、劍閣等景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禪宗修行者的離去所帶來的空靈與寂靜。詩人在描寫禪宗修行者在東林吟唱時,運用了“高名徹西國,舊跡寄東林”的手法,將禪宗的歷史沿革與禪宗修行者的心境相融合,使整首詩更具有深遠的意蘊。
此外,詩中還體現(xiàn)了唐代宮廷對文化藝術的重視,天子作為眾多文人的知音,體現(xiàn)了當時高層對文化的推崇和重視。整首詩通過文字構建出一幅幅畫面,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