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二樂榭 / 作者:蘇軾 |
此間真趣豈容談,二樂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煩訶妄見,坐令魯叟作瞿曇。
(來詩云,二見因妄生。
)
|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二樂榭解釋: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二樂榭》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個地方的真趣不容談論,
二樂和你已經成為三。
仁慧更加厭倦批評和妄見,
坐在這里讓魯叟演奏瞿曇曲。(有人說,二見因妄生。)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蘇軾與文與可洋川園池的親密關系。文與可洋川園池是蘇軾的一座園林,他在園中享受著純真的樂趣和歡愉。詩人表示,在這個美麗的園子里,真正的樂趣是無法言表的,只有自己和二樂(指友人或樂曲)才能真正理解這種愉悅的感受。蘇軾欣賞友人的音樂才華,認為他們的音樂能夠超越世俗的批評和妄見,讓人遠離瑣碎的爭論。他坐在園中,聽著友人演奏《瞿曇曲》,感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寧靜和快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友人和音樂的贊美,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詩中的“二樂”可以指友人,也可以指美妙的音樂。通過與友人相伴和欣賞音樂,蘇軾獲得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心靈愉悅。他將園林中的一切與音樂相融合,將園林視為一個理想的世界,其中沒有爭論和妄見,只有純粹的樂趣和平靜。他借魯叟演奏《瞿曇曲》來象征友人的音樂才華,認為這種音樂能夠讓人遠離紛擾,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
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情感內涵,表達了詩人追求內心平靜與快樂的愿望。它展示了蘇軾對友情和音樂的熱愛,并以一種隱逸的情調描繪了他與友人共同享受美好事物的場景。這首詩詞在宋代文人中廣為流傳,被認為是蘇軾隱居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