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啟丁未別山 / 作者:司空圖 |
草堂琴畫已判燒,猶托鄰僧護燕巢。
此去不緣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
|
光啟丁未別山解釋: 《光啟丁未別山》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在此作品中表達了自己對名利的漠視和對山居生活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堂中的琴和畫已被判定要被焚燒,
但我還是借助鄰僧來保護那只燕巢。
我離開并不是因為名利的引誘,
如果遇到了流亡的客人請不要嘲笑。
這首詩以草堂中的琴和畫的判決為開篇,表達了詩人對物質財富的漠視。他的心靈不再依附于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渴望通過山居的方式來追求內心的安寧與自由。
詩中提到詩人將燕巢托付給鄰僧來保護,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燕巢象征著離開塵世喧囂,追求寧靜和自由的理想場所。
另外,詩人還表達了他對名利的淡漠態度和追求自我價值的決心。他明確表示,“此去不緣名利去”,不愿為名利而去追逐,而是選擇“山水之間”的寧靜生活。對于那些流浪失所的人,他也不會嘲笑,而是會給予理解和同情。
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于人生追求的價值觀。詩中所表達的對自由、寧靜的渴望和對名利的漠視,都體現了司空圖對于自我追求和理想生活的堅持。
通過這首詩,司空圖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平和與自由,倡導簡樸的生活方式,并表達了對山水和自然之間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詩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于自由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引發了對于現實生活中追求名利的反思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