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下聞杜鵑 / 作者:吳融 |
化去蠻鄉北,飛來渭水西。
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
數聲煙漠漠,馀思草萋萋。
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腸斷,家近五云溪。
|
|
岐下聞杜鵑解釋: 《岐下聞杜鵑》是唐代吳融創作的一首詩詞,具體內容是化去蠻鄉北,飛來渭水西。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數聲煙漠漠,馀思草萋萋。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如何不腸斷,家近五云溪。
中文譯文:
離開蠻鄉的北方,飛到了渭水的西邊。
多少國家的亡國之恨,讓杜鵑不忍在故山啼鳴。
悲憤已經驚動了秦鳳,靈魂能夠辨識出漢雞的呼喊。
幾聲杜鵑的啼鳴,猶如煙霧迷蒙,余思綿延不止如茂密的草叢。
樓臺高聳,波光無邊,樹林昏暗,太陽又漸漸西沉。
如何不讓人腸斷?我的家就在五云溪附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杜鵑的鳴叫為引子,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歷史的思念和憂傷之情。詩中提到的蠻鄉、渭水、秦鳳、漢雞等地名和動植物象征著詩人所處的時空背景。蠻鄉北方指的是西南邊疆地區,代表著荒涼和邊疆的辛苦;渭水和五云溪則是鄂西腹地的兩條河流,是詩人離鄉背井的地方,給人一種離別之情。詩中的杜鵑代表著對家鄉和國家的思念,杜鵑的啼鳴不忍在故山啼,象征著詩人對故國歷史的痛心和懷念。整首詩語氣悲愴,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的熱愛,以及對歷史命運的無奈和憂慮。詩中的景物描寫以及情感抒發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深情厚意、悲憤交加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