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 / 作者:吳融 |
十二闌干壓錦城,半空人語落灘聲。
風流近接平津閣,氣色高含細柳營。
盡日卷簾江草綠,有時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詔朝天后,誰此登臨看月明。
|
|
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解釋: 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
十二闌干壓錦城,
半空人語落灘聲。
風流近接平津閣,
氣色高含細柳營。
盡日卷簾江草綠,
有時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詔朝天后,
誰此登臨看月明。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
十二門柱壓在錦城尖兒之上,
蔓延在空中猶如人們的言語似的落灘聲。
風姿綽約的樓閣靠近平津閣,
高貴的氣色中流淌著幽細的柳枝。
帷簾卷起一整天,江中的草變得綠得如此明亮,
偶爾我斜靠著枕頭,泛著雪峰晴朗的風景。
不知道在捧詔之后,登臨此處的是誰,
誰在這兒觀賞皎潔的月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給人一種回憶和思索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在軍前新樓中的心境和景色的美麗。詩中的錦城、平津閣、細柳營等字眼,勾勒出精致華美的景象,展示了唐代風華盛世的興盛景象。
整首詩以“十二闌干壓錦城”開頭,形象地表達出樓閣高聳的景象;接著描繪了人群的喧嘩聲,仿佛言語與聲音都融入了樓閣之中。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樓閣的近景,風姿綽約的平津閣和幽細的柳枝相映成趣。江中的景色也被體現出來,青翠的草地和晴朗的雪山,給人一種宜人的感受。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登臨樓閣,俯瞰月光的心情,融入了一種寂寥和遐思之中。整首詩通過描述樓閣的雄偉和景色的美麗,表達了詩人在其中的郁郁之感和思考。這種感嘆和憂思也是詩人對唐代盛世的一種回憶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