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寒 / 作者:吳融 |
固教梅忍落,體與杏藏嬌。
已過冬疑剩,將來暖未饒。
玉階殘雪在,羅薦暗魂銷。
莫問王孫事,煙蕪正寂寥。
|
|
春寒解釋: 《春寒》是唐代吳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具有濃厚的春意。詩人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寒冷和溫暖的轉(zhuǎn)折。接下來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雖然到了,但寒氣依然存在,梅花仍在堅持著不落,而杏花卻悄悄地躲藏起來。冬天已經(jīng)過去,卻仍然感覺不到暖意。玉階上還殘留著一些雪花,紅綢帶暗中卷舒,整潔而嫵媚。不要問我關(guān)于王孫們的事情,此時煙花已經(jīng)凋零,一片寂寥。
這首詩以簡潔而明快的語言描寫了春天的韻味,表達出了詩人對春天遲遲不肯降臨的期待和對煙花散盡的無奈。詩人通過對梅花和杏花的對比,展現(xiàn)了在早春時節(jié)兩種花的不同態(tài)度和生機。梅花作為早春的花卉,被人們所喜愛,因為它堅韌有力,不畏嚴(yán)寒,寒冷的春風(fēng)吹過時,梅花依然能迎著寒氣高高地挺立著。而杏花則相對柔弱,躲藏在樹枝的陰影里,暗示著春寒的依然存在。詩人通過描繪梅花和杏花的態(tài)度,強調(diào)了春寒雖然已過,但絲絲寒意依舊,隨之而來的暖意還未到來。
詩中暗含了對于人生的思考。不問王孫事,是詩人刻意將自己與塵世的事物隔離開來,不與名利相爭,追求內(nèi)心真正的寂寥和寧靜。煙花已散盡,這里回到了最初的寧靜和清凈。通過對于春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于真正意義上的寂寥和寧靜的向往。
整首詩境界高遠,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與追求以及對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過對于梅花和杏花的描繪,詩人展現(xiàn)了早春的韻味和殘留的寒意,從而達到了描繪春天氛圍的效果,并喚起讀者對于內(nèi)心寂寥和寧靜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