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 / 作者:張九齡 |
隋季失天策,萬方罹兇殘。
皇祖稱義旗,三靈皆獲安。
圣期將申錫,王業成艱難。
盜移未改命,歷在終履端。
彼汾惟帝鄉,雄都信郁盤。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鑾。
霸跡在沛庭,舊儀睹漢官。
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戶蒙枌榆復,邑爭牛酒歡。
緬惟翦商后,豈獨微禹嘆。
三后既在天,萬年斯不刊。
尊祖實我皇,天文皆仰觀。
|
|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解釋: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
隋季失天策,萬方罹兇殘。
皇祖稱義旗,三靈皆獲安。
圣期將申錫,王業成艱難。
盜移未改命,歷在終履端。
彼汾惟帝鄉,雄都信郁盤。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鑾。
霸跡在沛庭,舊儀睹漢官。
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戶蒙枌榆復,邑爭牛酒歡。
緬惟翦商后,豈獨微禹嘆。
三后既在天,萬年斯不刊。
尊祖實我皇,天文皆仰觀。
中文譯文: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
隋朝失去天策府,天下遭受殘暴的統治。
我們的皇祖以正義之旗號受到稱頌,三靈都獲得了安寧。
圣君即將賜予恩寵,但王業終究艱難。
匪盜攪亂了天命,歷經苦難仍保持端正。
晉陽是帝王的故鄉,雄偉的都城屹立不倒。
每逢一月初一,君王巡狩,群臣隨行。
霸業神奇地延續在沛庭,我們可以見證漢朝官員的古老儀式。
唐朝的風采思維多么深遠,舜的典章更廣泛傳揚。
農戶們受益于枌榆樹的復蘇,城邑爭相舉辦牛酒盛宴。
我們懷念商湯的后裔,也不僅僅是微不足道的禹王而已。
三后已經成為天上的神靈,萬年不可撼動。
我們崇敬的祖先實際上也是我們的君王,所有的天象都仰望著他們。
詩意和賞析:
該詩是張九齡在對唐朝圣君宣揚仁德治理和祭祀祖先的政策下所作。詩中提到了隋朝的滅亡,以及唐朝的光輝和華麗的宴會盛況。
詩的前兩句提到了隋朝失去天策府(隋朝天下軍事機構),并指出了隋朝的殘暴統治。接著,詩談到了皇祖(指楊堅)以正義之旗獲得稱頌,表明唐朝的統治受到了神靈的庇佑。
隨后,詩中提到圣君即將賜予恩寵,但王業的艱難仍然存在,這可能暗指唐朝的困境和挑戰。然后詩人提到,雖然盜賊攪亂了天命,但仍然有人堅守正義的信仰和品行。
詩中描繪了晉陽宮的壯麗和盛況,以及清鑾(君王)的巡幸和群臣的隨行。詩人感嘆唐朝的霸業在沛庭(指唐朝的都城長安)繼續延續,還可以目睹漢朝的官員們的古老儀式和儀態。詩中也提到了唐朝的風采和文化遺產,突出了唐朝治理和文化發展的偉大。
在最后幾句中,詩人提到了農民因枌榆樹復蘇而受益,城市里人們也爭相舉辦盛宴。詩人懷念商湯的后裔,以及偉大的禹王。他們的后裔已成為神靈,萬年不可撼動。最后,詩人告訴我們,尊敬的祖先也是我們的君王,所有的天文都在仰望著他們。
整首詩以贊揚唐朝的神圣統治和文化榮光為主題,強調了唐朝通過仁德治理和祭祀祖先來獲得安寧與繁盛。同時,詩中也間接暗示了唐朝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對歷史的傳承和尊敬。這首詩體現了唐代文人的贊美之情和憂國憂民之心,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氛圍和文化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