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城樓望西山作 / 作者:張九齡 |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云中一鳥閑。
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
|
登城樓望西山作解釋: 登城樓望西山作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云中一鳥閑。
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中文譯文:
登上城樓俯瞰西山身,日出日落時眺望西山。宛如鸞鶴停歇的地方,高聳入云間的煙霧。仙井依然存在,洪厓金廟久未歸還。金色的編織仙絲繼承者不要我,乘坐羽駕也難攀登。房檐間千峰聳立,云霧中一只鳥悠閑飛翔。從這里俯瞰貧寒的水國,思緒游走于全世界。不再忙于塵埃紛擾的世事,回來就閉關修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九齡的作品,通過描繪登上城樓望向西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返璞歸真的心理狀態。
詩中的城樓、南浦、西山等地名以及宛宛、高高、仙井、洪厓等形容詞,烘托出了一幅優美壯麗的自然景色。詩人以城樓作為觀景的地點,將目光投向遙遠的西山,城樓枕著南浦給詩中增添了一種底蘊。鸞鶴的比喻表達了西山的高聳與秀美,而煙霧則使得山的形象更加神秘和遙遠。
接著,詩中以仙井、洪厓、金編、羽駕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仙井和洪厓是傳說中的神奇景點,仙井代表了神秘而神奇的力量,而洪厓則象征著遠離塵囂的隱居之地。詩人希望得到金編、羽駕等象征仙境的財寶和乘坐工具,卻發現這些是不可及的,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詩人渴望超脫塵世而又無法達到的心境。
詩的最后,詩人將目光從西山轉向城樓的檐際,表現出視野的千峰與一鳥的反差。繼而將視線抬升至云中,展現出一種超越凡塵的意境。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狀態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和追求。
最后兩句“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北砻髁嗽娙俗非髮庫o和超脫紛爭的心態。詩人通過眺望西山,觀察人世間的種種彷徨和紛擾,最終選擇返璞歸真,回歸內心的修養,表達了對世俗之事的厭倦,同時也展現了對自我修煉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抒發內心的愿望和情感,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清靜、寧和的追求,展現了對超凡境界的向往與追逐,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自省修養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