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發曲江溪中 / 作者:張九齡 |
溪流清且深,松石復陰臨。
正爾可嘉處,胡為無賞心。
我由不忍別,物亦有緣侵。
自匪常行邁,誰能知此音。
|
|
初發曲江溪中解釋: 譯文:
初次來到曲江溪中,溪水清澈又深,岸邊松樹和石頭投下陰影。這里非常宜人,為何沒有賞心悅目的東西呢?我不忍心離開,而且周圍的物事也似乎有意無意地侵入我的心靈。我并不總是來這里,真正能夠理解這里的美的又有幾人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第一次來到曲江溪中,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和宜人之處。詩人驚嘆于溪水的清澈和深邃,同時也欣賞到了松樹和石頭帶來的陰影和美感。然而,他也感嘆于這個美景無法被賞識。詩人不舍得離開,同時他也思考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美景存在但卻沒人能夠真正理解和欣賞。整首詩通過描摹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文字描繪了詩人眼前的景象,溪水清澈深邃,松石靜謐涼爽,給人一種宜人、和諧的感覺。而詩人通過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于這個美景無法被賞識的不解和思考,傳達了對于美的理解需要修煉和品味的觀點。整首詩意境深遠,啟人思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脫塵俗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