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海二首 / 作者:張說 |
乘桴入南海,海曠不可臨。
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陰。
云山相出沒,天地互浮沉。
萬里無涯際,云何測廣深。
潮波自盈縮,安得會虛心。
海上三神山,逍遙集眾仙。
靈心豈不同,變化無常全。
龍伯如人類,一釣兩鰲連。
金臺此淪沒,玉真時播遷。
問子勞何事,江上泣經年。
隰中生紅草,所美非美然。
|
|
入海二首解釋: 《入海二首》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坐小舟進入南海,海面廣闊無法望盡。
浩渺混沌無法辨認方向,模糊不清如同陰云凝結。
云山相依相光,天地相互浮沉。
萬里茫茫無邊界,云氣如何測量廣深。
潮汐波浪自縮放,怎能達到虛心之境。
海上有三座神山,逍遙自在聚集了眾仙。
靈性心靈是否不同,變幻無常的完整。
龍伯如同人類,一次釣魚兩條鰲相連。
金臺這里沉沒,玉真那里動遷。
問孩子辛苦做什么,淚水在江上流了一年。
濕地中生長著紅色的草,它是否美麗,卻非自然之美。
詩意:
《入海二首》描述了作者乘坐小舟進入南海后所見之景。詩人深感海的廣闊與浩渺,海上云山相互出沒、天地相互浮沉,讓人難以辨認方向。海的寬廣和深遠使得它的邊界難以測量,世界的變化也是多變無常的,使得人們難以把握和理解。詩中還描繪了海上的三座神山,各種神仙在那里自由自在地聚集,而詩人則自省人與神的存在是否有所不同。詩中也提到了一個龍伯釣魚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作者表達了世間事物的變化無常,如金臺淪沒,玉真遷移等,讓人對人世間的變幻產生思考。最后,詩人以一種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濕地中生長的紅草,是否美麗,卻并非自然之美,流露出作者對事物本真之美的追求。
賞析:
《入海二首》以唐代詩人張說獨特的視角,描繪了海的遼闊與浩渺,以及人類在遇到自然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無力和迷茫。詩中描繪了海上的神山和神仙,世界的變幻無常,以及對人與神、事物的變化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試圖表達出對人世間的思考和對真實之美的追求。整首詩以直接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象和人類思考的關系,給人以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