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樂鳥篇 / 作者:張說 |
舊傳南海出靈禽,時樂名聞不可尋。
形貌乍同鸚鵡類,精神別稟鳳凰心。
千年待圣方輕舉,萬里呈才無伴侶。
紅茸糅繡好毛衣,清泠謳鴉好言語。
內人試取御衣牽,啄手暝聲不許前。
心愿陽烏恒保日,志嫌陰鶴欲凌天。
天情玩訝良無已,察圖果見祥經里。
本持符瑞驗明王,還用文章比君子。
自憐弱羽詎堪珍,喜共華篇來示人。
人見嚶嚶報恩鳥,多慚碌碌具官臣。
|
|
時樂鳥篇解釋: 《時樂鳥篇》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張說。這首詩描繪了一種神奇的鳥類,名為“時樂鳥”,它從南海傳來,以其與眾不同的外貌和精神得到了人們的稱贊和喜愛。
詩中描述了這只鳥與鸚鵡相似的外貌,但它內心卻擁有鳳凰的精神。這種鳥等待了千年,不惜萬里呈才,卻遲遲沒有與伴侶相遇。它的羽毛如紅茸繡,清脆的歌聲如流泉般美妙。
有一天,皇帝的妃子試圖取下它的衣服,卻被啄手并發出暗淡的聲音,不允許前進。它的心愿是讓太陽永遠保持輝煌,而不希望陰鶴凌空。上天對這種鳥產生了驚訝,并在預兆中顯示了吉祥。
它自身具備著瑞兆的象征,與君子相比,也擁有高尚的品德和藝術才華。詩人自憐自己脆弱的羽翼何堪珍視,卻喜歡與這種華麗的鳥相提并論,以向人們展示努力奮進的榜樣。
人們看見這只鳥嚶嚶地報恩,卻感到自愧不如官員們的勤奮和努力。
這首詩既展示了詩人對時樂鳥的喜愛和敬仰,又通過對自身和社會的比較,表達了對勤勞和奮斗的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神奇的時樂鳥,表達了詩人對美和高尚品質的追求。同時,通過與自己和社會的對比,呈現出一種自嘲和對官員們的贊賞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充滿了崇高情感和批評精神,展示了作者對理想和真善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