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 / 作者:張說 |
孔圣家鄒魯,儒風藹典墳。
龍驂回舊宅,鳳德詠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樂似聞。
懸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
|
奉和圣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解釋: 中文譯文:
奉和圣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
孔圣家鄒魯,
儒風藹典墳。
龍驂回舊宅,
鳳德詠馀芬。
入室神如在,
升堂樂似聞。
懸知一王法,
今日待明君。
中文譯文:
追隨圣旨前往鄒魯,孔圣家的故居,
儒家的風范籠罩著祭祖之地。
龍鳳相隨回到了早年的住所,
鳳凰的美德頌揚著余香。
在房間內,神靈猶如就在旁邊,
登上堂上,樂聲仿佛回蕩耳畔。
揚起了知道一國之治的法則,
今天等待著圣明君王的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宮廷文人張說奉和圣旨而作,題材是祭奠孔子的主題。詩中通過描述孔子的故居和祭祀的場景,表達了對孔子的崇拜和對儒家文化的贊美。
首先,詩人提到孔圣家的故居鄒魯,表示對孔子的敬仰之情。接著,描繪了龍鳳神獸的回歸,象征著圣賢之氣重新充盈于孔子的住所,鳳凰的美德也將余香傳揚。這一描寫暗示了孔子對儒家思想的傳承。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祭祀孔子的場景。詩人把孔子的神靈形容得非常真實,好像就在現場一般。登上堂上,樂聲環繞,展現了莊嚴而莊重的祭祀儀式。最后兩句“懸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表達了對現任君主的期待和盼望,希望他能繼承孔子的精神,以明君的方式治理國家。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孔子故居和祭祀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儒家文化和孔子的敬仰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圣明君主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