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集賢院學士上賜宴應制得輝字 / 作者:張說 |
侍帝金華講,千齡道固稀。
位將賢士設,書共學徒歸。
首命深燕隗,通經淺漢韋。
列筵榮賜食,送客愧儒衣。
賀燕窺檐下,遷鶯入殿飛。
欲知朝野慶,文教日光輝。
|
|
赴集賢院學士上賜宴應制得輝字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在赴集賢院學士上賜宴應制得輝字
侍宴于帝王的金華殿上,
講述千齡的道理確實難得。
位將賢士設下,書共學徒歸來。
首選深思熟慮的隗,通曉經典的淺薄的漢韋。
列筵宴會榮賜食物,送客時感到愧疚穿衣。
賀燕窺視在屋檐下,遷鶯飛入皇宮。
想要知道朝廷和百姓的慶祝活動,
文教的光輝如同太陽照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歌是唐代張說創作的,是一首應制詩,詩人通過描繪皇帝在金華殿上設宴款待學者的場景,表達了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和慶賀的心情。
詩中,詩人以侍帝金華講為背景,描述了賢士和學徒受到重視的場景。賢士隗和漢韋代表了深思熟慮和通曉經典的學者,他們被賜予重要的職位,并引領學徒一同回歸。這充分展現了皇帝對于學問和知識的尊重,以及對于教育追求的推崇。
隨后,詩人描繪了宴會的場景,表達了列筵宴會的熱鬧和盛大,并將下榻客人的愧疚穿衣反映出來。此時,在屋檐下賀燕窺視,遷鶯進入皇宮,象征著喜慶的氛圍。最后,詩人透過寫景表達了朝廷與文教的光輝如同太陽照耀,彰顯了皇帝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以及朝野對此慶賀的心情。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色彩展現了唐代皇帝對于學問和文化的推崇,以及朝野的喜慶心情。他通過將宴會的場景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在了一起,傳達出對于知識的尊重和推崇。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明快,通過現實的景象展現了朝野繁榮和慶賀的場景,展現了當時社會對于學問和文化教育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