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 / 作者:杜甫 |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
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
|
月解釋:
《月》是唐代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月光下的美景。詩中通過描寫四更山吐月,水明樓中的景象,展現了一個幽靜的夜晚。詩中充滿了浪漫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四更山吐月,
深夜里,山中的景物透出月色,
殘夜水明樓。
深夜時,水面上的樓臺閃爍。
塵匣元開鏡,
打開塵封的匣子,照映出鏡中景物,
風簾自上鉤。
風簾也自動地卷起。
兔應疑鶴發,
兔子都會懷疑鶴的頭發,
蟾亦戀貂裘。
月亮也會向貂皮衣服傾心。
斟酌姮娥寡,
美麗的姮娥孤獨地斟酌酒杯,
天寒耐九秋。
天寒的時候,也能忍受九個秋天。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夜晚的美麗和靜謐。詩人運用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傳達了詩人對于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對于歲月流轉的思考。整首詩以“月”為主題,以月亮和夜晚中的景物為描寫對象,展現了夜晚的寧靜和美麗。通過描寫四更山吐月和水明樓的景象,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靜夜下的寧靜和精神愉悅。詩中的兔子、鶴、月亮等形象,通過它們的動作和情感,賦予了詩詞更多的情感和意義。整首詩以流暢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現了杜甫的才華和對于自然美好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