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末偶題三首 / 作者:鄭谷 |
一卷疏蕪一百篇,名成未敢暫忘筌。
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七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
如今寒晚無功業,何以勝任國士知。
一第由來是出身,垂名俱為國風陳。
此生若不知騷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
|
卷末偶題三首解釋: 《卷末偶題三首》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對文學藝術的思考,表達了對成就和身份的思考以及對傳世之作的追求。
詩人首先提到自己創作的一卷疏蕪文章,并謙遜地表示不敢把它看作名作。隨后,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像海日一樣能在漆黑的夜晚照亮大地的一句話,可以傳世流傳下去。這里隱含了對于自己作品缺乏傳世價值的自省。
接著,詩人回憶起自己在七歲時侍奉父親去湖外的經歷,并且勇敢地在岳陽樓上題詩。然而現在,已經是寒暄的晚年,沒有什么大的成就,不知道如何能夠勝任國士知之任。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晚年成就的失落和無奈。
最后一句“此生若不知騷雅,孤宦如何作近臣”是詩人對自己的深思熟慮。如果不了解文學藝術,一個只是孤身在宦海中的人,又如何能夠成為親近君王的官員呢?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文學藝術的追求以及對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
整首詩詞雖然只有四句,卻展示了詩人鄭谷對自己作品和人生的反思,以及對傳世之作的渴望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通過詩人的言語,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情感和追求,體會到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和思想的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