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昔鹽二十首·花飛桃李蹊 / 作者:趙嘏 |
遠期難可托,桃李自依依。
花徑無容跡,戎裘未下機。
隨風開又落,度日掃還飛。
欲折枝枝贈,那知歸不歸。
|
|
昔昔鹽二十首·花飛桃李蹊解釋: 《昔昔鹽二十首·花飛桃李蹊》是唐朝詩人趙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
中文譯文:
遠期難可托,
桃李自依依。
花徑無容跡,
戎裘未下機。
隨風開又落,
度日掃還飛。
欲折枝枝贈,
那知歸不歸。
詩意:
《昔昔鹽二十首·花飛桃李蹊》這首詩以春天中的桃李花作為主題,表達了人生如同花開花落一樣短暫的觀點。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思考,同時也表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賞析:
這首詩以桃李花為象征,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首句“遠期難可托”,表達了作者對于未來的遠大期望和渺茫的希望;“桃李自依依”,描繪了桃李花自然而然地盛開,暗示了生命力的存在。
接著,“花徑無容跡,戎裘未下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與起初的期望相比,很多東西變得模糊和不可捉摸。
“隨風開又落,度日掃還飛”,用風來象征或許是命運的變遷,表達了生命短暫,如同花開花落的轉瞬即逝;“度日掃還飛”則表明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像掃帚一樣不斷被時間沖刷,最后成為空虛而飛逝。
最后兩句,“欲折枝枝贈,那知歸不歸”,表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訴求,同時也顯現了無法預測未來的不確定性。盡管我們希望享受美好的瞬間,同樣也應該面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通過這首詩,趙嘏巧妙地運用春天的桃李花來表達人生短暫、無奈的主題,以此引發(fā)讀者對時間和生命的思考。花開花落,人生如夢,喚起人們珍惜時光,珍惜美好的瞬間的意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