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扈従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 / 作者:蘇軾 |
道人幽夢曉初還,已覺笙蕭下月壇。
風伯前驅清宿霧,祝融驂乘破朝寒。
英姿連璧従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
已向詞臣得頗牧,(時穎叔新除熙河帥。
)路人莫作老儒看。
|
|
扈従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解釋:
《扈從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道人幽夢曉初還,
已覺笙蕭下月壇。
風伯前驅清宿霧,
祝融驂乘破朝寒。
英姿連璧従多士,
妙句鏘金和八鑾。
已向詞臣得頗牧,
(時穎叔新除熙河帥。)
路人莫作老儒看。
譯文:
道士幽夢初醒來,
已感笙蕭聲入月壇。
風伯在前驅散清晨的霧氣,
祝融乘坐驂車破曉的寒冷。
英俊的儀態與眾多士人相連,
妙句如金鏗鏘與八鑾和諧。
已經在文人中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穎叔此時新任熙河帥。)
過路人不要把我看作老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自己的道士身份作為開頭,描述了自己在夢中醒來的情景。他聽到笙蕭聲音從月壇傳來,感受到清晨中的霧氣被風伯吹散,祝融驂乘駛過寒冷的朝陽。
接下來,蘇軾謙虛地將自己的才華與眾多文士相提并論,他的佳句如同金鏗般響亮,并與八鑾音樂相得益彰。他也提到自己在文人中得到了一定的認可,這里特別提到了穎叔,也就是蘇軾的朋友王安石,當時新任熙河帥,這也是蘇軾對朋友的祝賀和贊美之意。
最后兩句“路人莫作老儒看”,表達了蘇軾對人們的期望,不要僅僅將他視為一個普通的儒家學者,而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才華和人生。
整首詩以自嘲和自謙的姿態,展現了蘇軾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詩詞藝術的熱愛。他通過描繪自己在夢中與神仙相遇的情景,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文學造詣,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祝賀和對外界觀眾的期望。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蘇軾的個人情感,又融入了對自然、音樂和文學的表達,是一首充滿韻味和深意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