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 / 作者:蘇軾 |
似知金馬客,時夢碧雞坊。
冰雪消殘臘,煙波寫故鄉。
鳴鑾自容與,立馬久回翔。
乞與三韓使,新圖到樂浪。
(時高麗使在都下,每至勝境,輒圖畫以歸。
)
|
|
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解釋:
《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凝祥池(奉和凝祥池)
似知金馬客,時夢碧雞坊。
冰雪消殘臘,煙波寫故鄉。
鳴鑾自容與,立馬久回翔。
乞與三韓使,新圖到樂浪。
譯文:
看似認識金馬的客人,時常夢見碧雞坊。
冰雪融化了殘留的臘月,煙波中勾勒著故鄉的景色。
鳴鑾自豪地昂首,馬兒長時間地徘徊翱翔。
請求與三韓的使者交換,新的圖畫送到樂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和藝術的贊美。
首先,蘇軾通過描繪金馬客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遠方游子的思念之情。金馬客可能指的是馳騁在邊塞的勇士或旅行者,他們的身影常常在蘇軾的夢中出現,讓他更加思念遠方的故鄉。
接著,詩中描繪了冰雪融化的景象和煙波中勾勒出的故鄉風景,這些景色勾起了蘇軾對家鄉的回憶和思念之情。冰雪消融了臘月的殘留,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新的開始。煙波則是對故鄉河流的描繪,通過這些景色的描繪,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他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眷戀和渴望。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自身的自信和對藝術的追求。他自豪地說,他的聲音能自鳴鑾(古代君王出行用的車輛),馬兒長時間地徘徊翱翔。這里可以理解為蘇軾在文學創作中的自信和自豪,他的聲音和才華能夠自然而然地得到表達和展示。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藝術交流和創作的渴望。他希望能與來自三韓(指高麗、新羅、百濟,即朝鮮半島的古代國家)的使者交換藝術作品,以此傳達自己的心情和新的創作構思。樂浪是古代朝鮮半島的地名,也象征著遠方和未知的新世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充滿了蘇軾對故鄉的眷戀和追憶,同時也流露出他對自然景色和藝術創作的熱愛和渴望。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運用,蘇軾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更廣闊世界的《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凝祥池(奉和凝祥池)
似知金馬客,時夢碧雞坊。
冰雪消殘臘,煙波寫故鄉。
鳴鑾自容與,立馬久回翔。
乞與三韓使,新圖到樂浪。
譯文:
看似熟悉金馬的客人,時常夢見碧雞坊。
冰雪融化了殘存的臘月,煙波描繪著故鄉。
鳴鑾自豪地昂起,馬兒長時間徘徊回翔。
請求與三韓使者交換,新的圖畫送到樂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向往,同時也融入了對自然景色和藝術的贊美。
首先,蘇軾以金馬客的形象,暗示著他對旅行者或邊塞勇士的羨慕和思念之情。那些金馬客的形象經常在他的夢境中出現,讓他更加思念遠方的故鄉。
其次,詩中描繪了冰雪融化和煙波的景象,這些景色勾勒出了他對故鄉的回憶和思念之情。融化的冰雪象征歲月的流轉和新的開始,而煙波則描繪了故鄉的河流景色。通過這些描寫,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他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眷戀和渴望。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自己的自信和對藝術的追求。他自豪地說,他的聲音能夠自鳴鑾(古代君王出行用的車輛),馬兒長時間地徘徊回翔。這可以理解為蘇軾對自己在文學創作中的自信和自豪,他的聲音和才華能夠自然地表達和展示出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藝術交流和創作的渴望。他希望能夠與來自三韓(指高麗、新羅、百濟,即古代朝鮮半島的國家)的使者交換藝術作品,以此傳達自己的情感和新的創作構思。樂浪是古代朝鮮半島的地名,也象征著遠方和未知的新世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充滿了蘇軾對故鄉的思念和回憶,同時也流露出他對自然景色和藝術創作的熱愛和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運用,蘇軾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更廣闊世界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