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白氏以詩回答,因寄和 / 作者:趙嘏 |
緱山雙去羽翰輕,應為仙家好弟兄。
茅固枕前秋對舞,陸云溪上夜同鳴。
紫泥封處曾回首,碧落歸時莫問程。
自笑滄江一漁叟,何由似爾到層城。
|
|
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白氏以詩回答,因寄和解釋: 詩詞:《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白氏以詩回答,因寄和》
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白氏以詩回答,因寄和。
緱山雙去羽翰輕,應為仙家好弟兄。
茅固枕前秋對舞,陸云溪上夜同鳴。
紫泥封處曾回首,碧落歸時莫問程。
自笑滄江一漁叟,何由似爾到層城。
中文譯文:
山陽盧明府將雙鶴寄送給白氏,白氏以詩回答,并且還寄回和詩。
緱山的雙鶴飛去,它們的羽翰輕盈輕巧,應當是仙家中的好兄弟。
茅屋固定在枕前的秋天,它們共同起舞,陸地上的云溪在夜晚也同聲鳴叫。
在紫泥封處,曾經回望過,藍色的天空歸來時,請不要問它的旅程。
自嘲滄江上的一位漁翁,如何能像你一樣來到這座城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了盧明府和白氏的友誼和情誼,通過寄送雙鶴以及對詩的回答來表達。詩中使用了山陽、緱山等山川之名,以及茅固、紫泥等地名,增加了詩的韻味和意境。
第一句以雙鶴為緣起,雙鶴輕盈飛去,象征著仙家好友的離別,也表達了友誼深重的主題。
第二句描述了茅固園中秋天白天夜晚雙鶴的舞蹈和鳴叫,給人以自然寧靜的感受。
第三句以紫泥封處為背景,描繪了曾經回望過,碧落歸來時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友誼歷程的思考。
最后一句以自嘲的態度,自喻為滄江上的漁翁,與盧明府相比較,自己的平凡與盧明府的高尚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友誼之堅固。
整首詩以山川之美和友誼為主題,通過描繪壯麗的景色和深厚的友情,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贊美和珍視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