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奉教作 / 作者:李嶠 |
曲池朝下雁,幽砌夕吟蛩。
葉徑蘭芳盡,花潭菊氣濃。
寒催四序律,霜度九秋鐘。
還當明月夜,飛蓋遠相從。
|
|
九月奉教作解釋: 九月奉教作
曲池朝下雁,
幽砌夕吟蛩。
葉徑蘭芳盡,
花潭菊氣濃。
寒催四序律,
霜度九秋鐘。
還當明月夜,
飛蓋遠相從。
中文譯文:
曲池的水面上,早晨下雁飛行,
幽深的庭院中,晚上有蛩蛩吟唱。
樹葉小徑,蘭花的芳香已經消逝,
花潭中菊花的香氣更加濃郁。
寒意催發四季輪回的規律,
霜露已經逾越九秋的時鐘。
當明亮的月夜來臨時,
我將乘著飛行的輕車與你遠行。
詩意和賞析:
李嶠的《九月奉教作》以詩人的目光觀察了九月的景象。整首詩寫景尤為突出,通過交替使用早晨和晚上的景色,將時間的流轉表現出來。
首先是描繪了早晨的景象,曲池上飛翔的雁群,象征著秋天的到來。雁是秋天的標志性動物,它們的出現預示著季節的轉變。接著,晚上的庭院中傳來蛩蛩的吟唱聲,這更增加了秋天的氛圍。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庭院里的景色變化。葉徑上原本盛開的蘭花,現在已經凋謝殆盡,而花潭中的菊花卻散發出濃郁的香氣。蘭花漸漸消逝,菊花卻在氣息逼人的花潭中綻放,前后對比,表現出季節的更迭。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愿望。寒意催發四季輪回的規律,霜露已經度過九秋的鐘聲,而在明亮的月夜,詩人渴望與愛人乘著飛行的輕車一同遠行。這里的“飛蓋”是指輕車,也是代指輕快的心情和愿望。
整首詩通過對九月的描繪,展示了季節的變化和人們對自然的感悟。雖然描述了秋天的凋零和寒冷,但最后表達的是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