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聰上人見寄(一作:次韻聞復上人·) / 作者:蘇軾 |
前身本同社,宿業獨臨邊。
一悟鏡空老,始知圓澤賢。
歸心忘犢佩,生術寄羊鞭。
不似歐陽子,空留六一泉。
|
|
次韻聰上人見寄(一作:次韻聞復上人·)解釋:
《次韻聰上人見寄(一作:次韻聞復上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身本同社,宿業獨臨邊。
一悟鏡空老,始知圓澤賢。
歸心忘犢佩,生術寄羊鞭。
不似歐陽子,空留六一泉。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給聰上人的回信。詩人首先表達了自己和聰上人前世都是同一社團的成員,但聰上人在修行方面卻獨自走到了邊緣的意境。接著,詩人說自己一次領悟后發現鏡中的自己已經老去,才真正明白聰上人的圓滿和智慧。詩人接下來表達了自己返歸本心而遺忘了佩戴的象征物,將自己的生活和學問都寄托在了羊鞭之上。最后,詩人表示自己不同于歐陽修,只能空留下六一泉(指自己的詩文作品)。
賞析:
蘇軾在這首詩詞中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對聰上人的敬佩與贊頌,同時也展示了自己的修行心路。詩人用前身本同社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和聰上人的淵源,卻發現聰上人在修行上已經超越了自己,達到了邊緣的境地,這種邊緣可以理解為超越凡俗的境界。詩人在一悟之后,覺得自己已然老去,與聰上人相比,才真正領悟到了聰上人的智慧和圓滿。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舍棄了世俗的功利和名利,回歸內心本真的狀態,將自己的生活和學問寄托在羊鞭之上,表達了對自己的修行方式的選擇和堅持。最后,詩人以歐陽修為對比,表示自己的作品雖然不如歐陽修那樣傳世,卻能留下六一泉,表達了對自己創作的自信和自豪。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聰上人的敬佩和對修行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自我認知和對自己創作的態度。通過簡潔而意蘊深遠的表達,詩人成功地傳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