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寮追賞因書所懷 / 作者:權德輿 |
錫宴朝野洽,追歡堯舜情。
秋堂絲管動,水榭煙霞生。
黃花媚新霽,碧樹含馀清。
同和六律應,交泰萬宇平。
春藻下中天,湛恩闡文明。
小臣諒何以,亦此摽華纓。
|
|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寮追賞因書所懷解釋: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寮追賞因書所懷》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錫宴朝野洽,
追歡堯舜情。
秋堂絲管動,
水榭煙霞生。
黃花媚新霽,
碧樹含馀清。
同和六律應,
交泰萬宇平。
春藻下中天,
湛恩闡文明。
小臣諒何以,
亦此摽華纓。
詩意:
這首詩詞是權德輿以贊美和祝福的方式,應圣旨寫的。他描述了在九月十八日舉行的盛宴上,朝廷百官和人民歡慶的情景。他借古人堯和舜的情感來表達對時代和社會的美好祝愿。他描繪了秋天的宴會堂中,音樂聲如絲管一般動聽,水榭中呈現著美麗的煙霞。黃花在新晴的天空下嫵媚動人,碧樹中包含著清新的氣息。六律的音樂和諧和共鳴,預示著萬物和諧共處,世界太平安寧。他將春天的藻藻奉獻給天空,以表達對皇帝的感恩和對文明的傳承。雖然他是一個小臣,但他也希望能夠有機會為國家作出貢獻,以此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賞析:
這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和鮮艷的色彩描繪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美好祝愿。通過借古喻今,他將古代圣賢的情感與當下時代的歡慶活動相結合,展示了一種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的意愿。作者通過描繪音樂、自然景色和花草樹木等細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展示了他的才華和對美的追求。盡管他是一個小臣,但他仍然懷揣著追求卓越和為國家盡職的愿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展示了作者的藝術才華,又表達了他對社會和諧與國家繁榮的美好期望。它融合了音樂、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繪,以及對傳統價值的弘揚,體現了唐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社會責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