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鏡公(一作旅次錢塘) / 作者:方干 |
幽獨度遙夜,夜清神更閑。
高風吹越樹,細露濕湖山。
月皎微吟后,鐘鳴不寐間。
如教累簪組,此興豈相關。
|
|
贈鏡公(一作旅次錢塘)解釋: 贈鏡公(一作旅次錢塘)
幽獨度遙夜,夜清神更閑。
高風吹越樹,細露濕湖山。
月皎微吟后,鐘鳴不寐間。
如教累簪組,此興豈相關。
中文譯文:
送給鏡公(又名旅行至錢塘)
在幽靜的夜晚度過孤寂的時光,夜晚清靜神心更寬閑。
高風吹拂越國的樹木,細露濕潤著湖山。
月亮閃爍微弱地吟唱,鐘聲在寐之間響起。
若教人們重賞佩戴,這種情趣怎么能相干呢?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詩人境地感受的詩篇。詩人方干在寫這首詩時,是在遠離塵囂的夜晚度過孤寂時光。夜晚的清靜使他的神思更加寬閑。高風吹拂著越國的樹木,細微的露水潤濕著山水,構成了一幅幽靜的畫面。同時,詩人又突出了夜晚的月亮和鐘聲,月亮微弱地閃爍著,似乎在吟唱,鐘聲在夜間響起,打破了寧靜。詩人對這種寧靜和打破寧靜的元素有一種深深的感悟。他認為如果這種意境僅僅成為一種欣賞,而不能引發人們的共鳴和體會,那么這種情趣就無法與觀賞者產生聯系。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幽靜夜晚中的思考和情感的抒發。整首詩以唐代風格自然、深沉、自然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幽靜夜晚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