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人宰永泰 / 作者:方干 |
北人雖泛南流水,稱意南行莫恨賒。
道路先經毛竹嶺,風煙漸近刺桐花。
舟停漁浦猶為客,縣入樵溪似到家。
下馬政聲王事少,應容閑吏日高衙。
|
|
送人宰永泰解釋: 《送人宰永泰》
北人雖泛南流水,稱意南行莫恨賒。
道路先經毛竹嶺,風煙漸近刺桐花。
舟停漁浦猶為客,縣入樵溪似到家。
下馬政聲王事少,應容閑吏日高衙。
中文譯文:
北方人雖然要南行,不必為缺錢而懊惱。
道路先經過毛竹嶺,風煙漸近刺桐花。
停船于漁浦仍是客人,進入縣城如同回到家。
下馬后聽到政務之聲,卻少有王事紛擾,應該容得下閑散的日子,在高堂衙門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方干的作品,表達了對朋友宰永泰的送別之情。詩中通過描述送行的場景和旅途中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祝福和對他未來行程的關注。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北人要南行,但不必為缺少錢而擔憂。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指方干正在送別朋友離開北方去南方,另一方面也在表達人們不必為物質上的欠缺而憂慮,重要的是詩人對朋友的慰問和祝福。
接著,詩人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色。道路先經過毛竹嶺,毛竹嶺是一個山脈的名稱,這里暗示著詩人與朋友的旅途非常遼闊。風煙漸近刺桐花,刺桐花是一種南方常見的花卉,這里用來象征南方的景色和氣候。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與朋友的離別感受。停船于漁浦仍是客人,進入縣城如同回到家。詩人用“漁浦”和“縣城”作為兩個地點的象征,表達了詩人與朋友在旅途中的經歷和情感。盡管他們到了縣城,但仍然感到陌生和客人,而在漁浦,他們卻有一種歸屬感。
最后兩句,詩人談到自己的現狀。下馬后聽到政務之聲,卻少有王事紛擾。這里暗示詩人在政務上沒有太多的牽扯,過著相對閑散的生活。應該容得下閑散的日子,在高堂衙門里。詩人希望朋友也能夠過上寧靜平和的日子。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明了,通過描繪旅途的景色和細節,展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厚情誼和對其未來的希望。這首詩描繪了送別的場景,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特點,以及詩人自身的處境。 |
|